《地方娛樂室》EP.1 活動紀錄

哦!我好像變成這裡的人了?移居的生活很美好?

· 活動花絮

|活動紀錄-哦!我好像變成這裡的人了?移居的生活很美好?|

8月地方娛樂室報名開始囉!

--------------

「我今天準備了包種茶,來跟線上的朋友聊聊!」—來自坪林的阿德開場這麼說。

「我正在喝綠豆茶,屏東特有的飲品~」—來自林邊的佩芸也在螢幕前笑著分享。

7月17日(四)晚上的首場《地方娛樂室》線上小聚,

邀請了來自坪林的威德坪感覺 JustPinglin

與林邊的佩芸大小港邊 熱帶漁林 Fish Forest ,

一邊喝著地方特色茶飲,一邊展開一場精彩又真實的移居生活對話。

--------------

「我從沒想過,自己會住在這裡。」

來自雲林北港的威德,已在坪林生活近12年;而佩芸,從澎湖到林邊,定居也快6年了;他們的移居都不是計畫之中的決定——研究所的田調、專案協作開始,隨著日復一日的生活與在地互動,慢慢從「短暫停留」變成「落腳此地」。

-

🏠非計畫中的移居過程

佩芸最初只是短暫協助專案計畫,過著臺北與屏東兩地移動的生活,2019年起,她意識到有些事值得在林邊長久耕耘,於是決定留下來,儘管初來乍到時覺得林邊「沒有氣息、很灰暗」,但因為當地居民的熱情與人情味,讓她最終選擇留下,現在偶爾回都市,比較像是一種充電;坪感覺威德則是因研究所老師邀請協助活化閒置空間,初來坪林活化空間與辦活動,一住就是12年,他笑說:「雖然去台北只要40分鐘,但每次進城都像是shopping日!買好買滿~」坪林舒適的生活步調與社區連結,成為他選擇長居的原因。

-

👨‍👩‍👧‍👦家人對移居的反應

威德坦言,家人一開始期待他成為公務員,對於他在坪林其實抱持疑慮「只是玩扮家家酒而已」,直到他帶家人親自來參與活動,爸爸才開始轉念,還打趣說:「你對坪林阿嬤這麼好,你北港的阿嬤會哭啦!」佩芸則笑說,自己一貫風格是「先做了再告訴家人」,所以家人也只能默默接受,所幸有妹妹在澎湖,分散注意力(?),讓她在林邊的生活比較沒被「關心」太多。

-

👍地方最棒的事是什麼?

佩芸喜歡林邊四季分明、物產豐富的生活感,常常能隨手吃到新鮮魚貨、水果,是都市無法體會的日常溫度;威德說,有了小孩後,更覺得坪林像個真正的「家」,早晨醒來就是山景、空氣清新,雖然曾經歷許多「不被接受」的階段,但透過時間與互動,與地方建立起真正的連結。

-

❗️生活困難與調適

「你知道嗎?金瓜三號12年來從沒鎖過門,因為坪林沒有鎖匠啦!」——威德幽默分享地方生活的真實面。不論是生活機能較少、物流不便、就醫距離遠,都是移居生活中的現實考驗;佩芸說,林邊屬於偏遠地區,要寄送急件或是臨時採買活動用品,都無法隔天到貨,但她學會提前規劃與備用方案,也是生活調適的一部分,他們也都提醒著自己與大家:在地方生活,對自己的健康與生活節奏,要有更多意識與準備。

-

🎯對於未來與退休的想像

「以後會回北港嗎?」——對威德來說,也許有一天會帶著坪林的經驗回鄉,回饋家鄉的土地。但短期內,還是以坪林為家;佩芸則笑說:「應該是退休之後才會考慮回澎湖吧~哈哈!」現在還想繼續留在林邊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-

📍結語|成為「這裡的人」,不是一瞬間的決定

兩位地方創生工作者,所面臨的問題相似:先是移居初期受到地方夥伴或家人的懷疑,所幸透過在地的長期陪伴與耕耘將上述問題慢慢化解;而偏鄉生活的物流、緊急醫療不便問題依舊存在,還須藉著提前規劃、預警試著降低風險。因此,移居,並不總是出於規劃周全的理性選擇,更多時候是某個專案、一段旅程、一次互動,意外地觸發與地方的深刻連結,而真正的「留下來」,來自於願意慢慢了解這塊土地、忍受不便、經營關係、與地方生活感共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