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在移居、返鄉或留鄉的多元人生選擇中,地方創生不再只是口號,而是一場與土地和自我深度對話的歷程。每位進入地方工作的青年,不論起點是主動的熱情還是偶然的機緣,都會經歷一段自我探索與辯證的過程,才真正踏上屬於自己的創生之路。
這篇文章以三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為例——黃姿綺因學術田野而留在宜蘭,從異鄉人成為地方社群連結者;雨恩為接棒家業返鄉,將社會福利思維帶入農村發展;陳偉誠則選擇留鄉創新,把傳統木炭產業轉型為循環經濟的新典範。透過他們的故事,我們看到進入地方工作的多種可能性,以及如何在行動中逐步釐清人生方向。
面對未知與不確定,教育與引導顯得格外重要。教育部青年署每年推動的蹲點計畫與地方課程,正是幫助青年找到與地方連結的方法,讓摸索不再孤單,讓理想能夠落地。邀請你一起讀完這篇故事,感受他們如何從生活經驗中,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地方創生之路。
本文由盧鈺婷、張懿方撰寫,想看完整報導,請上《關鍵評論》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244787